首页新闻

2018-03-15

论争中的中国教育改革——《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全民大讨论中的热点问题透析

  劳凯声 教授 

  (首都师范大学特聘教授,全国教育政策与法律研究专业委员会理事长) 

  我国的教育体制改革历经30年左右的时间,已使教育的面貌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在改革过程中,一些旧的社会关系消失了,一些新的社会关系产生了,还有一些社会关系虽然还存在,但其性质和内容却发生了深刻的变化。特别是在最近十年期间,教育领域正在发育出制约教育发展的三种力量,即学校、政府和市场,同时还在逐步地形成主导教育运行的三个主体,这就是举办者、办学者和管理者。这些新的力量和新的主体正在改变教育的面貌。这种改变尽管是缓慢的,但是其影响却不可低估,因为它正在改变教育领域原有的社会关系格局和利益分配机制,从而对现行的政策法律体系构成极大的挑战。在这一新变化面前,现行的教育体制表现出了极大的不相容性,教育的公共性问题成为一个不容回避的问题。中国的教育体制改革正处在十字路口,改革的进一步发展取决于如何有效地解决教育的公益性问题。深入理解当代教育的基本价值,把握教育改革和发展的复杂性,特别是其中所涉及到的利益分配的复杂关系,才能最终提升教育改革的道德水准和改革决策的伦理质量。为了做到这一点,教育体制改革在其目标取向及其路径设计上必须时时关注公共性问题。 

  劳凯声教授,博士,历任北京师范大学教授,教育系系主任、教育政策与法律研究所所长,首都师范大学特聘教授。曾任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学科评议组成员,兼任中国教育学会理事、全国教育政策与法律研究专业委员会理事长、北京市教育学会副会长、教育部政策法规司咨询专家、北京市政府顾问等职。主要学术方向为教育基本理论、教育法、教育管理与政策。曾参与调研与起草多部教育法律与法规,被聘为《教育法》与《高等教育法》起草小组的成员。发表论文百余篇,著有《教育权与受教育权:教育法学基本问题研究》、《教育法论》等专著多部,主编《中国教育法制评论》(年刊)、《中国教师》。专著荣获第四届中国高校人文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一等奖、第五届吴玉章人文社会科学一等奖、北京市第八届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一等奖。2007年获评由中国校友会网大学评价课题组选出的首届“中国杰出社会科学家”。 

  时间:2009年3月24日(周二)下午2:30-4:30 

  地点:北京大学电教楼207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