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新闻

2018-03-15

中国教育史上的两次论战及其影响

  刘良华 教授  (华南师范大学 教育学系) 

  如果说贯穿整个西方教学论的基本主题是“形式教育与实质教育”之间的争执,那么,贯穿整个中国教学论的基本主题“学”与“思”之间的争鸣,并由此引出“博学论”和“明心论”两条教育道路。这两条教育道路的基本分歧在于“自然之教”与“人为之教”、“养浩然之气”与“礼”教、“行”与“知”之间的张力与争执。先秦的“百家争鸣”尤其是“孟荀之争”已经提出了教育的基本问题。宋代的“鹅湖之会”可以视为“孟荀之争”的重申和扩展。“明心论”来自孟子、陆九渊等人的“心之官则思”、“发明本心”的说法。“明心论”除了重视发展学生“思维”和“情感”的能力之外,还强调“行”与“自然之教”(儿童“自主学习”或“主动学习”)。“博学论”来自孔子、荀子所谓“学”以及宋儒朱熹之“读书”等说法。这是一种“以获得知识(主要是‘道德知识’)为主要目的的教学”。“博学论”除了强调“学”之外,它还重视“礼”和“知”与“人为之教”(学生的学习由教师做主)。 

  刘良华,1968年生,湖北人。华南师范大学教科院教授,博士。主要研究领域为“教育原理”、“课程与教学改革”、“教育研究方法”。出版的学术专著五部:1.《校本行动研究》(四川教育出版社2002年版);2.《校本教学研究》(四川教育出版社2003年版);3.《有效教学论》(合著,广东教育出版社2004年版);4.《教师成长》(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6年版);5.《教育研究方法:专题与案例》(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7年版);翻译《教师成为课程研究者》(与邝红军等合译,浙江教育出版社2004年版)。在《教育研究》、《华东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课程·教材·教法》、《比较教育研究》、《教育研究与实验》、《教育理论与实践》、《全球教育展望》、《教育发展研究》等杂志上发表文章50余篇。 

  时间:2008年4月8日(周二)下午2:00-3:30 

  地点:北京大学电教楼207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