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03-15
教育的历史人类学
“北大教育论坛”讲座摘要
教育的历史人类学
Christopher Wulf 教授
(德国柏林自由大学教育学心理学系教授)
2007年9月11日下午,德国著名教育理论家、柏林自由大学教育学心理学系Christopher Wulf教授应邀在开云官方注册 - 开云(中国)做题为“教育的历史人类学”的专题演讲。陈洪捷教授担任这次“北大教育论坛”活动的主持人。
Wulf教授首先介绍了人类学主要的五种研究范式。第一种范式主要研究人的形成,生命的形成;第二种范式则是发源于德国的哲学人类学,其关注的问题是“什么是人”、“如何来定义人”,其主要的方法是以人和动物进行比较,而人区别于动物的重要一点就是人需要学习、需要被培养才能获得生活能力和知识––这也是教育的出发点所在。以上两种范式都是把人看作整体的抽象概念进行研究,与此不同的是,法国年鉴学派的历史人类学研究主张在历史语境中对人进行考察,发源于英国的文化人类学则主要运用民族志方法对不同文化进行比较研究。而Wulf教授等人在近20-30年中所进行的研究则综合、批判了前四种范式,他认为应该把人置于特定的历史文化语境中进行考察。这也就是教育历史人类学的出发点。
Wulf教授认为,在我们决定采取某种教育方式之前,应有一个基本认知––人是什么。现实中存在着对人的两种认知:一种认知认为人只能是被动学习的,另一种则认为人可以主动学习,这样就可能导致不同的教育方式(填鸭式的或自主式的)、和不同的教育结果。20年前,德国教育人类学协会成立,这一协会主要研究德国社会的教育行为是什么样的,并为教育实践提供方法论指导。
Wulf教授及其领导的协会进行了教育人类学方面的研究。比如比较受到关注的问题有“时间”和“空间”。他们认为,当下的人类生活在一个越来越快的社会之中,在生活的各个方面,时间都在被不断加快,孩子一出生就被拉入到这样一个社会序列当中。这其中就存在一种时间政治––时间具有了很大的权力。另外,传统意义上的时间是一个循环的概念,正如中国画中描绘的四季景象,各不相同,周而复始;而现在的时间更像是一个线性的概念,正如我们在自己的日程表上逐日写下的各种活动安排。但是对人类来说,很多事情依然是被不断重复的,这样就在时间的线性和循环性之间形成了一个张力场,孩子们也要学习如何应对这样一种张力。此外,时间还有一种瞬间性,我们常常会在突然之间得到某种感受,找到解决某一问题的方法。
Wulf教授认为,在当下这样一个时间主要以线性行进的时代,要尤为注重、保护时间的循环性和瞬间性。 Wulf教授提到另一个研究的热点是对代际关系的研究,即关注当下人类的代际关系发生了什么样的变化。例如,以前的传统是老一代教育下一代,而现在的科技发达时代,往往是老一代向下一代学习诸如计算机操作之类的知识。还有,在欧洲人们比较重视个性化,代际关系往往并不紧密。这样就导致人们容易产生孤独感。Wulf教授十分关心的问题是人的身体。他认为除了意识,身体也参与到教育当中。教育历史人类学关注其他问题还包括––记忆和回忆在教育中的作用,以及艺术对于孩子的作用等。
Wulf教授还介绍了教育历史人类学研究中所注重的一些因素:教育历史人类学注重历史性、文化性,以此为前提,应尊重人的复杂性,反对把人看作抽象的概念。在教育中不仅要重视知识性的学习,也应注重社会性知识的传授––如孩子应该学习集体生活、学习劳动实践、学习游戏等;共性和个性构成了教育中的张力,共同点是教育的可能性所在,另外也应兼顾个性;而从宏观来看,全球化、一体化的进程也体现在教育学上,这时我们更应有一种意识––文化的多样性非常重要。
当下的世界,全球性、共时性与多样性、个性并存,构成很大的张力,从此意义上来说,教育的问题和时代问题密切联系:比如当今世界的三个重大问题––和平问题、文化的多样性问题、可持续发展的问题––必然对教育产生影响,我们要注重代与代之间的平衡,教育下一代维护和平、尊重文化的多样性、注重可持续发展等等。
最后,Wulf教授用一个具体的研究阐述了仪式在教育中的作用。他和研究伙伴通过对柏林一所小学多年的跟踪研究考察了仪式对人的教育意义,研究了仪式在家庭、学校以及年轻人的文化之中的作用。他认为,仪式为学习的过程架设了一个很好的结构。 报告结束时,Wulf教授重申了教育历史人类学的根本观点––人通过教育、教养而成为人。教育历史人类学也有着丰富的方法论––阐释学、民族志学等方法被广泛运用。而教育历史人类学研究并没有限定某个文化语境,其最后的着眼点即关注在“当下”语境中,人如何呈现自己。
演讲结束后,参加论坛的师生就有关问题与Wulf教授进行了富有深度的讨论。
(秦琳整理 陈洪捷审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