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建如

职称:教授 

办公室:308

电话:010-62750261

 

个人简介:

1990年到2001年在北京大学社会学系、社会学人类学研究所先后攻读学士、硕士和博士学位,2001年博士毕业后进入开云官方注册 - 开云(中国)从事教育经济与管理专业的教学科研工作,先后任讲师、副教授、教授,现任开云官方注册 - 开云(中国)教育管理与政策系、教育经济研究所教授。重点研究领域为高等教育组织管理与领导、制度与政策、教育与社会发展,特别关注高校组织管理与高教体系重构、综合类高校和行业高校的创新发展与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地方高校转型发展与应用型院校建设、高等职业教育改革发展。

近十年聚焦于高等教育大扩招以来的高校组织转型、人才培养模式变革与高等教育体系及制度的重构研究。基本观点:1999年以来我国高等教育快速地从精英化到大众化,再从大众化向普及化发展,我国高等教育体系也在经历着不断地分化、分类以及重组、重构;人才培养模式是高校分类发展、高等教育体系分化及重构的核心,高校组织形态以及组织制度的转型为人才培养模式变革提供了重要支撑,而高校转型最终在宏观层面上实现了我国高等教育体系的重构;高等教育的变化不仅仅表现在高校内部、高等教育系统内部(如普职融通),还体现在高校与外部环境、高等教育系统与政府及产业关系的深刻变化(如科教融合产教融合与政行企校关系的重构)上。基本主张:在高等院校变革过程中,高校管理者应在科学识变、主动应变和积极求变中发挥领导力,重构组织制度,增强院校的竞争力,有效率地实现高校的主要功能和可持续发展,达成高校的使命。

2012年以来,围绕着我国高等教育变革主线,先后承担了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多项重大研究项目(如“高校人才培养模式改革与人力资本生产研究”2016-2020;“我国大学的科教融合产教融合与高质量人才培养”2022-2025)、多项国家社科重点研究项目(如“地方高校转型发展研究”2015-2020;“新发展阶段我国医学高等教育改革研究”2021-2024)、国家自然基金委应急项目(“我国行业特色高校创新发展与治理模式”研究2020-2021)等,开展高职院校的转型发展、地方本科转型与应用型院校的建设、行业特色高校高质量发展与创新型人才培养、新阶段医教协同下的医教改革、高校人才培养模式改革与人力资本生产等的研究工作。

开设“高等教育管理研究基础:社会学视角”、“高等教育管理理论”、“组织管理理论经典”、“高等教育管理实践与理论分析”、“高等教育改革与创新研究工作坊”等课程。发表学术论文百余篇,出版《中国地方高校转型发展的逻辑》(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22年)《声望、产权与管理——中国大学的校企之谜》(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10年)等四部专著,《大学与市场的悖论》(北京大学出版社,2013年)等两部译著。

 

研究领域:
一个中心:
用社会学的理论与方法研究高等教育管理与变革问题;

两个基本点:
立足中国现实,强调田野调查;
开展实证研究,推动理论发展。

三方面理论兴趣:
高等教育组织管理与领导

制度与政策
教育与社会发展

四领域现实关注:
高等教育组织管理与高等教育体系的重构;

研究型高校和行业高校的创新发展与人才培养
地方高校转型与应用型院校建设;
高等职业教育发展

五门课程:
“高等教育管理研究基础:社会学视角”
“高等教育管理理论”

“组织管理理论经典”
“高等教育管理实践与理论分析”
“高等教育改革与创新研究工作坊”

发表成果:
专著:
1.《中国地方高校转型发展的逻辑》,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22年。

2.《声望、产权与管理:中国大学的校企之谜》,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10年。
3.《中国农村义务教育财政体制变革与义务教育发展:社会学透视——从税费改革到农村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新机制》,民族出版社,2010年。
4.《西部民族贫困地区农村义务教育财政、资源配置与效益研究——基于云南、新疆、内蒙富等地贫困县的案例研究》,民族出版社,2010年。

译著:
1.《文化认同与全球性过程》(弗里德曼著),商务印书馆,2003年6月出版,2004年9月再版。
2.《大学与市场的悖论》(盖格著),北京大学出版社,2013年,2020年再版。

 

分领域研究成果:

I.组织制度理论与学科发展探讨
1.“高等教育管理研究与学科发展四十年:回顾与展望”,高校教育管理,2019年第1期。
2.构建中国特色社会科学的问题与路径,北京大学学报,2017年第2期。
3.“北大教育管理研究:学科制度化的回顾与反思”(第一作者),北大教育评论,2010年第4期。
4.“社会学组织分析中的新老制度主义与教育研究”,北京大学教育评论,2008年第3期。
5.“中国社会学社区学派与教育制度研究”(第二作者),教育学报,2008年第3期。
6.“社会学的制度与教育制度研究初探”(第一作者),比较教育,2005年第4期。

 

II.大学的发展与组织管理
1.《声望、产权与管理:中国大学的校企之谜》,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10年。
2.“从大学与校办企业关系的演变看大学的社会型塑:体系再生产的视角”,北京大学教育评论,2003年第4期。

3.“20世纪90年代大学与校办科技企业的关系及其变动——以北大校办科技企业为案例的社会学分析”,高等教育研究,2006年第10期。
4.高校教代会代表的参与路径和参与周期,北京大学教育评论,第二作者,2013年第2期。
5.组织文化对院系科研秘书的激励机制作用分析,第二作者,高校教育管理,2013年第4期。
6.资源依赖理论视角下异地办学校区办学特征与问题,通讯作者,高教探索,2020年第9期。
7.资源依赖视角下异地合作办学发展研究——基于P大学深圳研究生院的案例研究,通讯作者,教育学术月刊,2020年第11期。
8. 人才竞争、跨省流动与高校毕业生就业——毕业生跨省流动的路径、空间分布与就业状况分析,国家教育行政学院学报,通讯作者,2020年第7期。
9.高校人才培养改革对大学生创新能力的影响,高教研究,2020年第7期。
10.资源依赖理论视角下异地合作办学校区的发展与路径,第二作者,河北大学学报(哲社版),2021年第2期。
11.高等教育学科结构与产业结构的适配性研究,河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23年第1期。

 

III.研究生教育
1.《中国学位与研究生发展报告1978-2003》(课题组,课题主持人之一),高等教育出版社,2006年3月。

2.“科研团队中导师与研究生互动系统的构建”(第二作者),中国高等教育,2006年第21期。
3.“‘渐进调整’策略与我国研究生教育管理体制变革”(第二作者),中国高等教育,2006年第19期。
4.“从高新技术企业需求看高层次人才培养”(通讯作者),中国高等教育,2008年第5期。
5.“我国高校博士教育扩散、博士质量分布与质量保障:制度主义视角”,北京大学教育评论,2009年第2期。
6.我国高校博士生教育质量保障:制度与文化分析,高等教育研究,2012年第6期。
7.工程硕士生的培养资源与培养方式:基于部分省属行业特色高校的研究,学位与研究生教育,2023第4期。

 

IV.行业高校创新发展与特色学科人才培养
1.地方行业特色大学趋同化发展研究,第二作者,中国高校科技,2021年第4期。
2.省属行业划转院校的学科禀赋、资源获得与发展战略,大学与学科,2022年第3期。
3.以学生为中心:行业院校“卓越计划”质量实证研究,高等教育评论,2022年第1期。
4.工科毕业生专业技能不足的影响因素分析,通讯作者,高教探索,2020年第10期。
5.工程硕士生的培养资源与培养方式:基于部分省属行业特色高校的研究,学位与研究生教育,2023第4期。
6.新发展阶段我国高等医学教育改革探析,国家教育行政学院学报,2022年第7期。
7.资源对综合性高校医工交叉本科人才培养模式的影响,高等教育研究,2022年第7期。
8.什么样的学生选择医科——基于全国学生调查数据的分析,第二作者,2018年第6期。
9.增值视角下的医科学生发展——基于全国学生调查数据的学科间比较分析,复旦教育论坛,第二作者,2020年第2期。

 

V.地方高校转型发展与应用型本科院校建设
1.划转院校组织转型研究——以湖北某高校为例,第二作者,教育学术月刊,2011年第5期。
2.高校教学质量,学业参与与毕业生起薪的实证分析,山东高等教育,2017年第4期。
3.地方本科高校转型发展过程中的核心问题探析,黄河科技大学学报,2017年第1期。
4.地方本科高校转型与人才培养模式变革,中国高教研究,2017年第11期。
5.地方本科院校转型对学生发展的影响路径分析,国家教育行政学院学报,2017年第11期。
6.高等教育分层系统中的地方本科院校:困境、优势与出路,中国高教研究,通讯作者,2018年第2期。
7.地方本科高校转型对毕业生就业影响的实证分析,教育与经济,通讯作者,2018年第2期。
8.地方本科院校转型能否有效提升学生学业成就,教育发展研究,通讯作者,2018年第5期。
9. 地方本科院校转型对学生发展的影响及其机制分析——基于多层模型的分析国家教育行政学院学报. 2018年07期。
10.一流应用型本科高校建设刍议,北京教育(高教). 2018年10期。
11.专业集群、校地服务与产教融合,世界教育信息,2018年第21期。
12.地方本科院校转型效果的实证分析:学生发展视角,通讯作者,清华教育研究,2019年第3期。
13.地方本科院校组织转型对校企合作影响的实证分析,江苏高教,2020年第11期。
14.地方普通本科院校向应用型转型的进展及其效果,职业技术教育,2021年第9期。
15.深化产教融合的路径与方法(笔谈),应用型高等教育研究,2021年第1期。
16.地方高校向应用型转变中的校院关系与传导机制探析,国家教育行政学院学报,2021年第1期。
17.教师承诺:组织承诺与组织支持的共同作用,通讯作者,高等工程教育研究,2021年第1期。
18.高校组织转型策略及类型对应用型教学的影响——基于地方本科院校的实证研究,河北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 2022,24(02)。
19.推动新建本科院校应用型科研发展的组织路径研究——基于2017年“地方高校转型发展”调查的实证分析,河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22,47(01).
20.组织支持对新建本科院校应用型科研的影响研究——转型感知中介效应的视角,教育学术月刊. 2022(01).

 

VI.高职教育
1.高职教育的办学体制、财政体制与政校企合作机制——对浙江省高职教育资源获取的制度分析,高等教育研究,2015年第10期。
2.理想导向政策,抑或蓝海战略?——民办高职办学形式创新政策的可行性与路径选择探析,教育学术月刊,2015年第9期。(人民大学书报资料中心《职业技术教育》2016年第1期全文转载)。
3.不同举办主体的高职院校资源汲取差异分析,第二作者,教育发展研究,2015年第19期。
4.高职教育的“冷却功能”与“社会再制”,第二作者,河北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15年第3期。(人民大学书报资料中心《职业技术教育》转载)
5.高职培养模式变革与毕业生起薪差异的实证研究,社会发展研究,2015年第4期。
6.院校培养、企业顶岗与高职生就业能力增强,第一作者,高等教育研究,2014年第4期。
7.高职培养模式变革与毕业生就业能力分析,第二作者,教育学术月刊,2014年第5期。
8.高职培养模式变革与毕业生就业:一项实证研究,华中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4年第4期。(《中国社会科学文摘》2014年摘录转载)
9.项目制下的高职场域组织学习、能力生成与组织变革,北京大学教育评论,2014年第2期。
10.高职培养模式变革、劳动力市场变化与毕业生就业概率分析,高等教育研究,2013年第10期;(《新华文摘》2014年第4期全文转载;《中国社会科学文摘》2014年第3期全文转载;人民大学书报资料中心2014年第3期全文转载)
11.高职高专毕业生就业质量分析,第二作者,教育发展研究,2013年第21期。
12.高职院校组织转型:要素与分析框架,第二作者,职业技术教育,2013年第7期。
13.高职示范校的组织学习、组织防卫与纠错能力,高校教育管理,2018年第2期。

14.完善职教体系,深化产教融合,山东高等教育. 2018年03期。
15.产教融合推进职业教育发展——《国务院办公厅关于深化产教融合的若干意见》解读,江苏教育. 2018年36期。
16. 教学管理改革中的行动逻辑与权力冲突——基于某部委培训学院的案例分析,教育学术月刊,通讯作者,2020年第3期。
17.高职教育变革型政策院校层次执行的案例研究,职业技术教育,2020年第6期。
18.职教X证书制度的财政支持政策探析,职业技术教育,2020年第27期。
19.职教本科的相关争议探析,职业技术教育,2020年第30期。
20.探索中国技能形成模式的新出发,高等职业教育探索,2021年第2期。
21.中职升本,表现几何?教育发展研究,2022年42(Z1)
22.企业在职业教育发展中的作用、责任与激励:基于新《职教法》的分析,北京高教,2022年第8期。
23.新职教法中的职业教育,中国远程教育,2023年第1期。

 

VII.民办高等教育发展与民办高校组织管理
1.“陕西民办高校的组织转型——以四所民办本科高校为例”,高等教育研究,2007年第9期。
2.“民办高等教育地域性发展的多维分析”,高等教育研究,2004年第6期。
3.“民办高等教育的市场化与民办高校的组织管理特征”,高等教育研究,2003年第4期。
4.“多样与趋同:我国民办高等教育发展特征研究”,教育发展研究,2008年第8期。
5.“民办高校地域性发展困境分析及建议”,北京教育(高教版),2004年第5期。
6.“我国民办高等教育发展的地域性与地方政府的作用分析”,黄河科技大学学报,2003年第3期。
7.“民办高等教育的市场化特征初探”,中国高等教育,2003年第15-16期。
8.“我国民办教育发展背景、发展特征、发展机制及问题探析”,清华大学教育研究,2003年第5期。

 

VIII.农村义务教育财政体制变革
1.《中国农村义务教育财政体制变革与义务教育发展:社会学透视——从税费改革到农村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新机制》,民族出版社,2010年。
2.《西部民族贫困地区农村义务教育财政、资源配置与效益研究——基于云南、新疆、内蒙富等地贫困县的案例研究》,民族出版社,2010年。
3.“Implementation of ‘Two Exemptions and One Subsidy’(TEOS) in China’s Minority Rural Areas and Ample Guarantees for Impoverished Students”,Chinese Education & Society, January-February 2008/ Vol.41.No.1
4.“国家—社会视角下的农村基础教育发展——教育政治学分析”,北京大学教育评论,2005年第3期。
5.“基础教育财政体制变革与农村义务教育发展研究:制度分析的视角”,社会科学战线,2003年第5期。
6.“少数民族个人教育需求研究——基于边疆少数民族地区的调查分析”(第二作者),教育学术月刊,2008年第7期。

 

IX.综合部分
1.“社会变迁、教育功能多元化与教育体系的分化:全球的视野”,教育学术月刊,2011年第11期(人大复印资料《教育学》2011年第2期全文转载)。
2.“审视我国的教育发展观:基于社会学的视角”,马克思主义与现实,2009年第6期。
3.译著《文化认同与全球性过程》(弗里德曼著),商务印书馆,2003年6月出版,2004年9月再版。

 

科研项目
1.我国大学的科教融合产教融合与高质量人才培养(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重大项目,2022年立项,课题负责人)

2.“新发展阶段我国医学高等教育改革研究”(国家社科基金重点课题,2021年立项,课题负责人)
3.行业特色高校高质量发展与创新性人才培养之总课题“新时代行业特色高校的创新发展与治理模式研究”(国家自然基金委应急项目2020年立项,课题负责人之一)
4.“高校培养模式变革与人力资本生产研究”(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重大项目,2016年立项,课题负责人)
5.“高职院校组织转型、培养模式变革与毕业生就业力的多案例研究”(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重大项目,2012年立项,已结项,课题负责人)
6.“地方高校转型发展研究”(国家社科基金重点课题,2015年立项,课题负责人,已结项)
7.“大学与科技园互动关系研究”,(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规划项目,课题执行人,已结项)
8.“万人民办普通高校发展模式与运行机制研究”(全国教育规划课题教育部重点,课题负责人,已结项)
9.“我国综合性大学的环境适应、组织变迁与运行机制研究”(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课题,课题执行人,已结项)

 

学术交流经历:
2008年9月,荷兰阿姆斯特丹大学访学;
2010年9月—2011年9月,斯坦福大学、纽约州立大学等校访学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