卢晓东

卢晓东 研究员  Research Prof. Lu Xiaodong

Teaching areas and Research interests: Curriculum and Instruction Theory ,Higher Education Management, Comparative Higher Education, Education Finance and Institution Research.

 

简介:北京大学理学学士(地球物理学),北京大学管理学博士(教育经济与管理)。 1998-2017年曾任北京大学教务部副部长,2007-2015曾兼任北京大学元培学院副院长,积累管理实务经验二十六年,致力于对一流本科教育、创新人才成长的教育实践和理论探索。个人研究领域为大学课程和教学论、高等教育管理、比较高等教育、院校研究、教育财政,主持和参与多项国家和省部级研究项目,在学术期刊发表论文140余篇,在报纸发表教育评论210余篇,出版专著1部,多篇被《新华文摘》等权威转摘刊物转载,H指数29。2001年、2005年、2010年三次荣获国家级教学成果奖(二等),获得省部级教学成果奖、科研奖多项。曾担任多项兼职工作,如北京市高等学校专业设置评议委员会委员,北京市高等教育质量监控工作专家组成员,教育部“质量工程”总结与论证专家组成员、本科专业目录修订专家组成员等。目前任中国高教学会素质教育分会学术委员会委员、劳动教育分会首席专家、中国教育发展战略学会教育财政专委会常务理事、中国教育发展战略学会高等教育专委会常务理事、创新人才教育研究会大学专委会常务理事等。

E-mail:luxiaodong@pku.edu.cn

所授课程:     

课程理论与高校教学管理(教育博士课程,合开) 

课程与教学论(研究生课程)

学术规范与论文写作(研究生课程)

课程与教学导论(本科课程,合开) 

 

代表作:

1. 卢晓东,陈孝戴. 高等学校“专业”内涵研究(J).教育研究,2002(7):47-52.

发现:“专业”概念的本质应当是一组课程,“专业”不是一个实体。

原创性/价值:  在中国本土,为“专业”概念赋予新内涵。在新概念基础上提出新的专业分类原理,展现出跨学科专业(新工科、新文科等“四新”专业)的组织原理。新的“专业”概念成为住宿学院/书院、本科生院组织模式、联合学士学位等概念和教育实践的理论基础。理论研究之外,以北京大学元培学院/住宿书院为平台直接参与“政治学、经济学与哲学”、“古生物学”等跨学科专业建设的上手实践。

 

2. 卢晓东. 论学习量(J). 中国高教研究,2015(6):38-48.

发现:本科教育存在适度学习量,过高的学习量会使学习者形成范式陷阱并形成对颠覆性创新的遮蔽和障碍。范式陷阱经由“遮蔽”与“双减”政策相联系,与“疏朗处”/“澄明”概念相联系。

原创性/价值:基于库恩“范式”概念创造衍生概念“范式陷阱”,对“钱学森之问”和“李约瑟难题”提出简洁解释,是《老子》中“少则得、多则惑”、“知者不博,博者不知,圣人不积”的科学哲学和教学论诠释。学习量的减少在减少遮蔽、促进颠覆性基础科学创新(0-1)同时,也具有很大的教育经济价值。

 

3. 卢晓东. 超越因材施教(J). 教育学术月刊,2014(10):3-17.

发现:从创新人才培养出发,基于存在主义对因材施教的古老教学原则予以反思。指出在古代社会因材施教存在逻辑缺陷,存在时间的幻象;在现代教育体系下,每一名教师因材施教既无可能、也必定无效。正是学生旺盛的好奇心、生命力以及自我持续一生的学习和追求为其赋予了最终意义。超越因材施教认识到学生在逐渐发展,教师并不完全掌握真理。学生是教师,教师也是学生,师生完全平等。超越因材施教朝向学生变化的、超越想象力的未来

原创性/价值: 对因材施教的反思和批判除引发教学原则和观念更新,引发高等教育和基础教育系统组织的方向性变革。例如,小学分班朝向打散分班,高等教育基于“此在”概念的转学制度以及学缘异质性前移等重要变革方向。

 

4. 卢晓东. “绝学”与“反讽”(上)(下)(J). 教育学术月刊,2019(4):3-11;2019(5):13-22.

发现:本文从知识论视角呈现出培养创新者的三种教学方法。第一,与“遮蔽”和“范式陷阱”相联系,旧范式中的教学和学习需要在“确信”与“怀疑”间保持“必要的张力”,使学生进入旧范式但不落入范式陷阱。第二,珍惜孩子碰巧进入的困境,困境和悖论是揭示人类思想本身不可能想到的东西最珍贵的契机,教师不能轻易告诉孩子悖论的“答案”以解其惑,教学应保持“节制”。第三,悖论/困境是创新必经阶段。学生不在困境中,教师需经由“挑战”把学生带入困境。产生范式转换的创新过程如下:经由“疑”引导学生入困境,“绝学”/反讽促进疑惑并在困境中弱化“旧我”范式以至于“无”,这是对“旧我”范式的根本否定;“绝学”/反讽促进困境的形成和瞬间顿悟;瞬间中“新我”的端倪战胜“旧我”,本质是改宗,瞬间证据不足以在理性上充分支持范式转换;最后新范式的证明跟上。对《老子》中知识论、教学论的再诠释是比较会通的尝试,是老子与库恩、克尔凯郭尔、并经由克尔凯郭尔的诠释而与苏格拉底的中西对话,对话赋予“无”、“有”、“无知”/“不知”、“绝学”、“婴儿”、“弱”、“损”、“愚”等概念以新内涵。

原创性/价值:对库恩所提出的范式更迭“神秘”过程予以哲学展开。“反讽”作为教学方法可以削弱旧范式,使旧范式在个人认识中趋向于“无”,进而促进从0-1的范式更迭。提出“挑战”的教学方法,阐释“置于困境”的重要性、提出教学的“节制”、“惑不可轻解”进而从创新人才培养角度对古老的“师说”提出批判。

 

5. 卢晓东.确定成本约束下学费、财政经费的市场化互补模型——向成本补偿本义的回归(J).北京大学教育评论,2004(4):34-43.

发现:对教育成本的深入分析表明,是学费和财政经费决定了生均教育成本而非相反,应用成本补偿理论中的成本决定法确定合理学费的方法在逻辑上是错误的。合理学费应由个人——即教育服务消费者依据教育投资的私人收益做判断;财政拨款应由政府依据教育社会收益做判断,并据此确定生均拨款。“确定成本约束下的市场化互补模型”作为向成本补偿理论本义的回归,清晰地解决了市场经济条件下收益各方如何依据私人收益和社会收益负担教育成本比例的问题,同时可以在理论上透明、公正、高效地解决中国高等教育发展中分工形成和合理分类发展等重大问题。

原创性/价值: “确定成本约束下的市场化互补模型”是一个基于本土哲学的关系模型。“确定成本约束”概念基于对教育成本概念的深入分析而提出。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