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文钦
职称:副教授
办公室:526
电话:010-62759334
个人简历
北京大学文学学士、教育学博士,公共管理学博士后。威斯康星大学麦迪逊分校访问学者。主要研究领域为高等教育理论与政策、高等教育社会学与高等教育史,聚焦议题包括研究生教育、通识教育、学者早期职业生涯发展、高等教育研究的学术史,等等。出版专著《西方博雅教育思想的缘起、发展与现代转型:概念史的视角》,参与《大学通识教育模式的探索》、《博士质量:概念、评价与趋势》等著作的写作。主译《哲学家与雄辩家》、《美国的大学治理》、《如何做质的研究》、《知识生产的新模式》、《剑桥大学章程与条例》等多部学术著作。
所授课程
- 大学与知识:科学社会学的视角;
- 当代中国高等教育专题研讨;
- 现代大学观念与制度专题研讨;
- 高等教育与知识管理(合开)
- 论文写作与学术规范
- 教育史专题(本科生课程)
研究领域
1) 高等教育史。这方面的研究包括博雅教育的跨国史、高等教育研究的学术史、中美高等教育交流史、1949年以来的中国高等教育史,等等。
2) 高等教育社会学。这方面的研究主要借鉴科学社会学、性别研究、流动社会学的理论与方法,分析研究生培养与学术职业方面的议题,重点关注博士生的国际化经历及其影响、博士生与导师的关系、博士生的社会化经验,以及博士毕业生的职业获得与早期学术发展问题。
3) 高等教育管理与政策。重点关注中国研究生教育领域的管理与政策问题,如学位授权问题、质量评估问题、学科评估问题、学科专业调整问题,等等。
学术兼职
- 中国高等教育学会高等教育学专业委员会理事
- 中国学位与研究生教育学会研究生教育学专业委员会委员
- 中国社会学学会教育社会学专业委员会常务理事
- 中国社会学会科学社会学专业委员会理事
- 欧洲高等教育研究学会(CHER) Board Member
- SSCI期刊Higher education的coordinating editor(2020年至今)等
奖励与荣誉
2009年
- 中国高等教育学会优秀论文奖.博士论文获“联校论文奖计划”优秀研究成果一等奖
2011年
- 《中国博士质量报告》获第四届全国教育科研成果三等奖,2011年
2012年
- 《博士质量:概念、评价与趋势》获北京市哲学社会科学一等奖(排名第三)
- 《博士质量:概念、评价与趋势》获第六届高等学校科学研究优秀成果奖(人文社会科学)二等奖(排名第三)
2013年
- 北京市青年英才计划
2014年
- 《西方博雅教育思想的起源、发展和现代转型:概念史的视角》获北京大学第十二届人文社会科学研究优秀成果奖
- 《博士质量:概念、评价与趋势》获2014年中国学位与研究生教育学会研究生教育成果奖一等奖(研究类,全国两项)(排名第二)
2020年
- 第八届高等学校科学研究优秀成果奖(人文社会科学)二等奖(排名第二)
2021年
- 第六届全国教育科学研究优秀成果奖三等奖(独立)
出版书籍:
专著:
[1] 《西方博雅教育思想的起源、发展和现代转型:概念史的视角》2011年,广东高等教育出版社
译著:
[1] (美) 戈登-哈维.《学会引用》沈文钦、李茵译.教育科学出版社,2007
[2] Reagan, Timothy G.《成为反思型教师》沈文钦译.中国轻工业出版社,2005
[3] (美) J.Amos Hatch.《如何做质的研究》.朱光明、沈文钦、陈汉聪译.中国轻工业出版社,2007
[4] Bruce Kimball.《什么是博雅教育》.沈文钦、朱知翔、李春萍译.北京大学出版社,2021年
[5] (美) 罗纳德 G. 埃伦伯格主编.《美国的大学治理》沈文钦、张婷姝、杨晓芳译.北京大学出版社,2010年
[6] (英) Michael Gibbons.《知识生产的新模式:当代社会科学与研究的动力学》陈洪捷、沈文钦等译.北京大学出版社,2011年
[7] 张国有主编.《大学章程第四卷:剑桥大学章程与条例(三卷本)》廖日坤、沈文钦主译.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12年1月
著作章节:
[1] 《中国学位与研究生教育发展年度报告,2012》第四章,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4年
[2] 《中国学位与研究生教育发展年度报告,2013》,第四章,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4年
[3] 《中国学位与研究生教育发展年度报告,2014》,第三、第四章,高等教育出版社,2015年
[4] 《中国学位与研究生教育发展年度报告,2015》,第四章,高等教育出版社,2016年
[5] Shen Wenqin& Jiangkai. Higher Education in China: a Profile. In kishore joshi. Ed. Higher Education Across Nations.B.R. Publishing Corporation, (2014)
[6] 陈洪捷. 博士质量:概念、评价与趋势.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11年,部分章节
[7] Hongjie C, Wenqin S, Leiluo C. Toward general education in the global university: The Chinese model[M]//The Global University. Palgrave Macmillan US, 2012: 177-187.
[8] Shen, Wenqin, and Wanhua Ma. "The Neoliberalism Reform Under the Legacy of Planed Economy: The Peking University Case." Higher Education Governance in East Asia. Springer, Singapore, 2018. 143-159.
论文成果
(一)研究生教育
- Yang, J., & Shen, W. (2020). Master’s Education in STEM Fields in China: Does Gender Matter? Higher Education Policy, 1-22.[通讯作者】
- Huang, F., & Shen, W. (2019). What Determinants Affect Doctoral Students’ Career Plans? Main Findings from a 2018 Survey of Chinese Doctoral Students.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Chinese Education, 8(2), 99-116.
- Shen W, Yao, G., Bin, Z., & Jin, J. (2018). Academia or enterprises: gender, research outputs, and employment among PhD graduates in China. Asia Pacific Education Review, 1-12.
- Zheng, G., Shen, W., & Cai, Y. (2018). Institutional logics of Chinese doctoral education system. Higher Education, 1-18.
- 许丹东,沈文钦.满意与不满的背后:博士毕业生对导师的评价及其有效性[J].高等教育研究,2022,43(01):69-78
- 沈文钦,王世岳,卞翠.学生还是雇员:博士生身份的跨国比较与启示[J].高等教育研究,2021,42(12):92-100.
- 沈文钦,许丹东.优秀的冒险者:中国博士后的职业选择与职业路径分析[J].中国高教研究,2021(05):70-78
- 沈文钦,金帷.博士生联合指导制度的全球扩散:20世纪80年代以来的分析[J].中国高教研究,2020(12):89-95.
- 郭二榕,沈文钦,王顶明.法学学位体系和教育规模的中美比较研究[J].学位与研究生教育,2020(11):63-72,通讯作者
- 王晓娜,沈文钦.师生互动模式与博士生的知识生产——以M大学化学学科某实验室为例[J].研究生教育研究,2020(02):45-52
- 沈文钦,左玥,陈洪捷.哪些博士毕业生在企业就业?——基于2016年13所高校的调查分析[J].学位与研究生教育,2019(03):29-35
- 陈萍,沈文钦,张存群.国际合作与博士生的知识生产——基于某“985工程”高校三个实验室的分析[J].中国高教研究,2019(03):83-90
- 李丽萍,沈文钦.中国精英大学的博士互聘网络——基于化学学科学术劳动力市场的分析[J].中国高教研究,2019(11):83-89(通讯作者)
- 李丽萍,沈文钦,赵芳祺.精英大学教师的学缘结构及其十年变化趋势——以化学学科为例[J].教育学术月刊,2019(10):78-83
- 李潇潇,左玥,沈文钦.谁获得了精英大学的教职——基于北大、清华2011—2017年新任教师的履历分析[J].中国高教研究,2018(08):47-52
- 沈文钦.本土传统与西方影响:20世纪80年代以来通识教育的制度化进程[J].北京大学教育评论,2018,16(04):128-147
- 沈文钦,毛丹,蔺亚琼.科研量化评估的历史建构及其对大学教师学术工作的影响[J].南京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2018(05):33-42
- 沈文钦,刘凌宇.性别、院校类型与读博结果——基于2016年全国硕士毕业生调查的分析[J].中国高教研究,2018(12):65-72
- 沈文钦.全球化对中国博士生教育的影响:人员流动的视角[J].教育发展研究,2018,38(09):35-42+63
- 沈文钦,高耀,赵世奎.单一导师制抑或联合指导制——博士生对不同指导方式的偏好及其满意度[J].学位与研究生教育,2017(07):54-59
- 沈文钦.我国高校本科毕业生出国读研现状及其趋势分析——基于院校差异的视角[J].中国高教研究,2017(10):78-82
- 王世岳,沈文钦,巫锐.德国高等教育研究的发展:学术、制度与人物[J].中国高教研究,2017(01):70-76,人大复印资料全文转载
- 沈文钦,张杨,陈萍,张怡真.整体图景视角下美国小型文理学院的共性与差异:基于246所院校数据的分析[J].清华大学教育研究,2017,38(05):61-67
- 沈文钦, 高耀, & 赵世奎. (2017). 单一导师制抑或联合指导制——博士生对不同指导方式的偏好及其满意度. 学位与研究生教育, (7), 55-60.
- 高耀,沈文钦. 中国博士毕业生就业状况——基于2014届75所教育部直属高校的分析[J]. 学位与研究生教育,2016,02:49-56.
- 陈洪捷,沈文钦,高耀,赵世奎.学位授权审核机制改革与我国研究生教育治理路径的调整[J].教育研究,2016,37(01):17-25
- 沈文钦,王东芳,赵世奎. 博士就业的多元化趋势及其政策应对——一个跨国比较的分析[J]. 教育学术月刊,2015,02:35-45
- 沈文钦. 博士培养质量评价: 概念, 方法与视角[J]. 北京大学教育评论, 2009 (2): 47-59.
(二)国际学术流动与高等教育国际化
- Liu, Y., Huang, Y., & Shen, W. (2022). Building Halos: How do Chinese elites seek distinction through (mis) recognising studying abroad?.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Educational Development, 91, 102589. SSCI,通讯作者
- Horta, H., Birolini, S., Cattaneo, M., Shen, W., & Paleari, S. (2021). Research network propagation: The impact of PhD students’ temporary international mobility. Quantitative Science Studies, 2(1), 129-154.
- Shen, W., Liu, Y., Liu, Y., & Huang, Y. (2021). Elite Mobility and Conversions of Different Forms of Capital: An Investigation of Patterns of Study Abroad amongst Elite Graduates from Peking University in China. Studies in Higher Education, 1-12.
- Li, L., Shen, W., & Xie, A. (2021). Why students leave Chinese elite universities for doctoral studies abroad: Institutional habitus, career script and college graduates’ decision to study abroad.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Educational Development, 84, 102408.(通讯作者)SSCI
- Shen, W., & Jiang, J. (2021). Institutional prestige, academic supervision and research productivity of international PhD students: Evidence from Chinese returnees. Journal of Sociology, 14407833211055225. SSCI
- Wang Xiaona & Shen Wenqin.Studying Abroad, Social Capital, and Sino-Swiss Scientific Research Collaboration: A Study of Chinese Scholars Studying in Switzerland.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Chinese Education 9 (2020) 219–242
- Jiang, J., Mok, K. H., & Shen, W. (2020). Riding over the National and Global Disequilibria: International Learning and Academic Career Development of Chinese Ph. D. Returnees. Higher Education Policy, 1-24.
- Jiang, J., & Shen, W. (2019). International Mentorship and Research Collaboration: Evidence from European-Trained Chinese PhD Returnees. Frontiers of Education in China, 14(2), 180-205.
- Shen, W. (2018). Transnational research training: Chinese visiting doctoral students overseas and their host supervisors. Higher Education Quarterly, 72(3), 224-236.
- Shen, W. Q., Liu, D., & Chen, H. (2017). Chinese Ph. D. students on exchange in European Union countries: experiences and benefits. European Journal of Higher Education, 7(3), 322-335.
- 沈文钦.国际学术流动与中国大学的发展:逆全球化趋势下的历史审视[J].北京大学教育评论,2020,18(04):47-70+186,人大复印资料全文转载
- 沈文钦,王传毅,金帷. 博士生跨国学位流动的国际趋势与政策动向[J]. 高等教育研究,2016,03:46-55.
(三)大学教育思想史
- Shen, W. (2022). Chinese University Builders on the relation of private goods, public goods and higher education: the case of Hu Shih. Globalisation, Societies and Education, 20(1), 64-71.
- Shen W. Liberal Education Traditions in the United Kingdom and United States: An historical perspective[J]. Higher education Forum (Published by Research Institute for Higher Education Hiroshima University),2016(13):25-42
- Zha qiang & Shen Wenqin. The Paradox of Academic Freedom in the Chinese Context. History of education quarterly. 2018.
- Shen Wenqin. “Foreign Influences, Nationalism, and the Founding of Modern Chinese Universities” International Higher education.2014 (77):19-21.
- 沈文钦.Liberal education的多重涵义及其现代意义:一个类型学的历史分析[J].北京大学教育评论,2021,19(01):17-43+190,人大复印资料全文转载
- 沈文钦. 英国大学法人制度确立的历史过程及其当代困境:剑桥大学的案例[J]. 中国高教研究,2016,03:90-95
- 沈文钦. 《大学的理念》中的博雅教育学说——缘起、观点及其影响史[J]. 北京大学教育评论,2014,03:141-159.
- 沈文钦. 从博雅到自由——博雅教育概念的历史语义学分析[J]. 清华大学教育研究,2013,01:39-48.
- 沈文钦. 通识教育的观念与模式在“二战”后的全球扩散[J]. 高教发展与评估,2013,03:92-104+125-126.
- 沈文钦.Liberal Arts与Humanities的区别:概念史的考察[J].比较教育研究,2010,32(02):13-17
- 沈文钦. 纽曼博雅教育学说的历史渊源[J]. 高等教育研究, 2009 (6): 32-37.
- 沈文钦. 论 “七艺” 之流变[J]. 复旦教育论坛, 2007, 5(1): 34-39.
- 沈文钦. 何谓 “为学术而学术”——纯学术观的类型学考察[J]. 北京大学教育评论, 2007, 5(1): 66-80.
- 沈文钦. 自由教育与美好生活——施特劳斯学派自由教育观述评[J]. 北京大学教育评论, 2006, 4(1): 33-45.
- 沈文钦. 在哲学家的时代重申雄辩家的教育传统——《雄辩家与哲学家:博雅教育观念史》读后[J]. 北京大学教育评论,2016,03:144-162.
(四)高等教育研究的学术史
- 沈文钦.科学学与高等教育研究的交集与互动——学术史的回顾与展望[J].北京大学教育评论,2022,20(01):72-100+190
- 沈文钦.高等教育研究的起源与演进——基于学术期刊增长的视角[J].高等教育研究,2019,40(03):53-64.
- 沈文钦,王东芳.20世纪90年代之前的欧美研究生教育研究——一个学术领域的起源与演变[J].教育学术月刊,2018(08):26-37
- 沈文钦. 域外大学史研究:制度化历程与学术范式变迁[J]. 大学教育科学,2014,03:79-88.
- 沈文钦. 教育史学科在美国的早期制度化历程——以孟禄和哥伦比亚大学师范学院为中心的考察[J]. 教育学术月刊,2013,10:40-46.
- 沈文钦,赵世奎.西方博士生教育研究的主题[J].学位与研究生教育,2010(12):53-61
- 沈文钦.西方学者对博雅教育思想史的研究:1890-2005[J].清华大学教育研究,2009,30(06):104-112
(四)其他:高教综合类
- Xiong, W., Yang, J., & Shen, W. (2022). Higher education reform in China: A comprehensive review of policymaking, implementation, and outcomes since 1978. China Economic Review, 101752. SSCI
- Liu Y, Shen W. Does Higher Education Have a Civic Bonus? Exploring the Role of Higher Education in the Formation of Social Attitudes in Contemporary China[J]. Academia, 2020 (18): 145-166.
- Liu, Y., & Shen, W. (2020). Perching birds or scattered streams: a study of how trust affects civic engagement among university students in contemporary China. Higher Education, 1-16.
- Shen wenqin, Huang Ying & Fan Wei. Morality and Ability: Institutional leaders’ perceptions of ideal leadership in Chinese research universities. Studies in higher education, 2020,10.1080/03075079.2020.1823645
- Horta, H., & Shen, W. (2019). Current and future challenges of the Chinese research system. Journal of Higher Education Policy and Management, 1-21
- 刘雪婷,沈文钦.世界一流大学概念的中国起源及其跨国扩散[J].清华大学教育研究,2021,42(02):1-16
- 沈文钦,王东芳. 世界高等教育体系的五大梯队与中国的战略抉择[J]. 高等教育研究,2014,01:1-10.
- 沈文钦, 刘子瑜. 层级管理与横向交叉: 知识发展对学科目录管理的挑战[J]. 北京大学教育评论, 2011, 9(2): 25-37.
科研项目
主持课题:
(1)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青年专项课题:大学史研究在美国:以学术谱系和问题意识为中心的考察:1899-1999.(2009-2013)
(2)北京市教育科学规划青年专项课题。博士生培养模式的多样化、国际化与结构化趋势。(2009-2013)
(3)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规划基金项目“高等教育研究的全球发展:历史、制度与人物”(2015-2018)
(4)北京市社会科学界联合会青年社科人才资助项目.我国博士生的输出、回流及其影响:1980年以来的考察(2016-2017)
(5)2019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博士毕业生的初职获得与早期生涯发展追踪研究(71974004))
(6)2019年,陈一丹基金会教育研究专项课题. 博雅教育的跨国史:英国、美国与中国.(20万)
(7)2022年,国务院学位办. 全国研究生培养质量反馈与跟踪调查(联合主持:陈洪捷、沈文钦)
(8)2021年,国务院学位办. 全国研究生培养质量反馈与跟踪调查(联合主持:陈洪捷、沈文钦)
参与课题:
- 2018年,国务院学位办. 全国研究生培养质量反馈与跟踪调查.
- 2017年,教育部督导办.全国博士硕士论文抽检分析课题
- 2017年,教育部哲学社会科学研究重大课题攻关项目. 博士研究生教育体制机制改革研究.
- 2017年,国务院学位办. 全国研究生培养质量反馈与跟踪调查.
- 2016年,国务院学位办. 全国研究生培养质量反馈与跟踪调查.
- 2016年,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 博士生学术社会化过程研究
- 2016年,北京大学教育研究中心.北京大学研究生教育改革研究
- 2016年,学位与研究生教育中心.中国学位与研究生教育发展年度报告
- 2015年,教育部督导办.硕士论文抽查报告
- 2015年,国务院学位办. 全国研究生培养质量反馈与跟踪调查.
- 2015年,学位与研究生教育学会重点课题.学位与研究生教育主动服务需求的调控机制研究,20万。
- 2015年,北京市哲学社会科学基金重点项目课题“人文社会科学知识的生产与评价”(课题号15JYA001)
- 2015年,学位与研究生教育中心.中国学位与研究生教育发展年度报告
- 2014年,国家留学基金委委托课题.国家高水平大学公派留学项目效益评估.
- 2014年,中国学位研究生教育学会课题.学科评估指标体系改进研究
- 2014年,学位与研究生教育中心.中国学位与研究生教育发展年度报告
- 2013年,中国学位研究生教育学会重点课题. 社会需求变化和研究生教育结构治理研究
- 2013年,学位与研究生教育中心.中国学位与研究生教育发展年度报告
- 2012年,学位与研究生教育中心.中国学位与研究生教育发展年度报
- 2011年,学位与研究生教育中心.中国学位与研究生教育发展年度报告
- 2010年,学位办委托课题.加强质量保障的制度和文化建设
- 2008-2010年,中国高等教育学会重大课题:高等教育强国课题(2008-2010)分课题“高等教育强国的背景与条件”(课题编号AGA080340)
- 2009-2013年,全国教育科学规划教育部重点课题.知识转型下的博士生培养:类型、过程与评价.。课题号:DIA090247
- 2008-2010年,国务院学位办委托课题:中国博士质量分析(2007-2010)
组织和合作组织的国际学术会议
- 北京大学-威斯康星大学高等教育研讨会(2015,2016,2017,2018,2019)
- 2020年1月3-4日,一丹教育论坛,Liberal Education: An Intercultural Dialogue between China and the West(北京大学斯坦福中心,与陈一丹基金合作举办)
国际会议发言
(1)2022年3月,Symposium on internatinalisation and quality management in Higher education 2022. Keynote speech. Does International Mobility Bring Benefits for PhD’s Attainment of Elite Academic Positions. Lingnan university, March 22,2022(45分钟)
(2)2021年10月19日,应邀在英国UCL大学的全球高教在线研讨会上做1小时发言,题目Building Halos: how do Chinese elites seek distinction through (mis) recognising studying abroad?
(3)2021年10月12日,香港大学Higher education in Asia:Moving ahead系列讲座,题目The shifting of Destinations: Chinese elite university students' decision making of study abroad under Covid-19(1小时15分钟)
(4)2021年9月23日,德国大众基金会国际会议PhD-Training in and for Africa: Negotiating social identities and impact trajectories in changing organizational contexts’,主旨发言,40分钟
(5)2021年3月20日,香港岭南大学,Symposium on Internationalisation and Quality Management in Higher Education 2021 ,keynote speech,45分钟,题目Fighting against risks and uncertainties: Decision-making of learning abroad for graduate Program under Covid-19
(6)美国圣母大学,ACTC会议Research University and Liberal Arts College Conference, 2013年6月9-11日
(7)美国圣路易斯, ASHE Annual meeting, St. Louis, 2013年11月12日至16日
(8)韩国首尔国立大学,ICER第16届会议,会议论文发言International Mobility of Ph.D. Students since the 1990s and Its Impact on China- a Cross-national Analysis,2015年10月14日-17日,
(9)美国圣路易斯,History of education society (USA) 55th Annual meeting,会议发言Liberal Education Traditions in the United Kingdom and United States-a historical perspective,2015年11月5日-8日
(10)加拿大温哥华,CIES年会,会议发言Learning abroad and international understanding: based on the survey of CSC-sponsored Chinese exchange doctoral students,2016年3月6-10日
(11)美国威斯康星大学麦迪逊校区,第二届UW-PKU Higher education workshop, liberal education in Asia and America: Purposes, Practices and policies, 2016年5月19-20,会议组织者之一
(12)香港岭南大学,The Quest for World-class University: The Role of Liberal Arts Education in Asia,会议发言Chinese tradition, western models and institutionalization of the General/liberal education in Mainland China after 1980s,2016年6月27-29日。
(13)英国剑桥大学,CHER Conference. The nature of Chinese doctoral education: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institutional logics (with Zheng Gaoming& Cai Yuzhuo). University of Cambridge,2016年9月4-7日
(14)韩国首尔国立大学,ICER第17届会议,会议发言,Single supervisor or Joint supervision? : Chinese doctoral students’ preference and satisfaction with different supervision models. ICER 2016, Seoul National University,2016年10月12-14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