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07-01
“北大研究”课题中期交流会顺利举行
为推进“北大研究”课题的研究进展,提高研究成果质量,搭建交流平台,2024年6月26日,北京大学教育研究中心顺利举行“北大研究”2022年度和2023年度立项课题中期交流会。
参与此次座谈会的人员有:北京大学党委办公室校长办公室副主任刘鹏、政策法规研究室战略规划办公室主任罗小廷、教育学院党委书记张晓黎、教育学院院长兼教育研究中心主任阎凤桥、教育学院学术委员会主席陈晓宇、北京大学教育研究中心副主任马莉萍以及“北大研究”2022年度和2023年度立项课题的课题负责人及成员。交流会由中心副主任马莉萍主持。
图1参与交流会的专家学者
马克思主义学院林绪武老师分享了《早期北大校报史研究》重点课题的中期进展。目前课题组已整理完成《北京大学日刊》目录、《北京大学日刊》中有关马克思主义传播、“九·一八”事变后北大学生抗日运动的内容,并依托早期北大诸多校报,综合档案、文史资料、北平各大报刊资料,对这场运动进行了细致考察,佐证了利用早期北大校报资料展开多角度学术研究的可行性,也进一步验证了早期北大校报的独特学术价值与文化价值。
教育学院在校博士生徐浩天分享了《国际学术流动与学术职业发展:一项基于北京大学理工学科青年教师履历数据挖掘的追踪调查研究》课题的中期进展。课题组已完成了初步的数据收集和处理阶段,采集了数学科学学院、物理学院、化学与分子工程学院等26个理工院系1500余条教师的官方简历数据,并分析了国际学术流动如何影响科研产出和国际学术流动中存在的性别不平等问题,后续将进行更加深入的数据分析和报告撰写。
档案馆馆长余浚老师分享了《北大记忆的档案书写与呈现——以北大档案全宗指南编写为例》的中期进展。目前完成了国内外档案全宗指南编写案例和相关编写规范,收集了部分研究京师大学堂的文献以及北大1898-1948年的档案史料,梳理了北大1898-1998百年间的历史各时期馆藏档案的介绍模式。
怀柔科学城校区筹建办公室俞挺老师分享了《基于国家战略导向开展有组织科研的北大模式研究——从技术物理系到应用物理系》课题的中期成果。目前已经完成了对1955-2001年原技术物理系相关档案的查询,整理并形成了汇编;结合北京大学怀柔科学城校区发展现状,初步制定了北京大学应用物理系的设立方案。
图2 课题负责人介绍课题进展
档案馆技术编研办公室主任郭鹏老师分享了《北京大学与中国共产党早期马克思主义传播的研究——基于人物关系视角的分析》的中期成果。目前课题完成了档案收集,并将整理后得到的北京大学与中国共产党早期马克思主义传播有关的内容进行了可视化处理,搭建起了相关的知识图谱,绘制了人物关系图。
学科建设办公室综合办主任刘小鹏老师分享了《北京大学顶尖学科建设问题研究》的中期成果。研究选取分析了北大数学、物理、化学、生物等几个学科与哈佛大学、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剑桥大学、牛津大学等高校在QS、THE、USNews和ARWU最近一次排名情况,力图找到我校学科建设与世界顶尖学科目标存在的差距以及顶尖学科建设中遇到的困难等。
教务部副部长金顶兵老师分享了《GPA越高的学生选择了更多的“水课”吗?——基于本科生选课行为的研究 》的中期成果。课题已经完成了对“水课”相关数据的收集,并进行了院系分布特征等方面的统计分析,课题组还调研了学生的选课动机、选课决策及对现行选课政策的意见和建议。
房地产管理部唐琳老师分享了《基于多源数据的校园规划创新模式研究》的中期成果。课题组对北京大学本部校区2004和2016年176.5hm2范围内的土地进行了对比分析,梳理了校园功能布局发展趋势和教学科研用地、学生公寓用地、行政办公用地和教职工居住用地这四类用地的变化状况及背后的原因。
与会专家认真听取了课题负责人和课题组成员的汇报,肯定了课题组前期开展的工作,并就研究中存在的不足、课题组前期资料收集过程中遇到的困难以及未来可进一步研究的方向等提出了建议。
(北京大学教育研究中心 供稿)
背景链接:
“北京大学教育研究中心”成立于2010年,是以北京大学的教育教学改革和发展为研究对象和内容的研究机构。中心挂靠教育学院,主要职责包括:围绕北大改革与发展,开展调查研究;为北大师生开展有关北大改革的课题搭建平台,提供资源和学术支持;整理、编辑、发布相关研究成果,为学校的管理实践提供决策参考。“北大研究”设立于2012年,旨在鼓励和支持全校师生立足北大、研究北大、服务北大。截至2023年,共设立课题208项,研究主题覆盖人才培养、师资队伍建设、校园信息化、校史研究等十余个方面,为学校的发展改革提供了研究支持。